大家好,小编为大家解答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汽车零部件行业前景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洋汽车网】呈现采购全球化、系统配套、模块化供应逐渐兴起、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优势企业市场份额渐趋集中等四大趋势。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采用零部件全球采购策略。同时,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减少甚至停止其部分不占竞争优势产品的生产,转而在全球采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整车厂商从采购单个零部件转变为采购整个系统。这一转变不仅有利于整车厂商充分利用零部件企业专业优势,且简化了产品配套环节,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系统供应商由于日益深入参与整车厂商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其技术和经济实力也逐步强大。系统配套催生了零部件企业的模块化供应,在模块化供应中,零部件企业承担起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整车厂商在产品及技术上越来越依赖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为汽车零部件供应是“暴利”产业。根据查询车辆与零部件制造行业相关资料得知,车辆与零部件制造行业有钱有财富是因为汽车零部件供应是“暴利”产业。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指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加工的工业,汽车零部件种类成千上万,涉及冶炼、化工、电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从原材料到成品,加工链长、有特色的产业,是支撑汽车产品发展和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前景看好,得益于国内汽车产销量、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和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合计3.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89%,利润总额为2825.26亿元。
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全球汽车配套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之一,全球化、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与整车行业同步开发能力不强、自主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薄弱、汽车模具及新品开发不能完全适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等问题。
汽车零部件属于成长期。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尚处于成长期,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有较大差距,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取决于政策和市场的影响。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以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部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在这个组合体中,有一个零件是主要的,它实现既定的动作(或:功能),其他的零件只起到连接、紧固、导向等辅助作用。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因此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产品均由这四个基本部分衍生而来。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等。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指其相关的供应和需求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
其中,原材料需求量较大的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玻璃。下游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和汽车改装厂等。
上游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方面,原材料(包括钢材、铝材、塑料、橡胶等)的价格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制造成本。下游对汽车零部件的影响主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技术创新,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否则就会面临着供给需求脱节困境,造成结构失衡和产品积压。
由于每辆汽车需要的汽车零部件达到1万个左右,而这些零部件又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关的政策主要分布于汽车产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当中。
从整体来看,国家正在促进我国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保持着较大的扶持力度。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布,无疑对零部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积极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行业相关政策发展规划。
中国新车生产为我国新车零部件配套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下,汽车维修与改装对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壮大。
2019年,在汽车整体市场滑坡、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排放标准逐渐升高等因素影响下,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仍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0.35%。初步估算,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3.74万亿元左右。
注:1)同比增速数据由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变动,每年统计口径有所不同,同比数据均为当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数据进行同比。
2014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稳步发展之下,我国汽车零配件的进出口得到良好发展。2017-2019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出口金额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分别为353.1亿美元、665.5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2.8%、4.4%。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市场下,零部件企业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2020年1-11月,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294亿美元,同比增长0.1%;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507.1亿美元,同比下降7.6%。
从四大类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附件及车身在进出口市场占比均为第一,占比分别为81.42%和61.78%;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占比达20.23%,进口金额占比仅为1.83%;发动机在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市场中占比均在10%以下。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依然存在技术瓶颈,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节能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方面。
为了解决技术瓶颈,零部件企业在加强自身产品研发投入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如下图所示,有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研发汽车零部件,如上汽大众和日本瑞萨共同成立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有的整车企业与IT企业合作开发汽车零部件,如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开展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的研究;。
有的零部件企业与IT企业合作,如伟世通与腾讯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数字化AI座舱解决方案;同时研究机构也积极参与合作,共同研究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未来“多方合作,共同研发”模式将成为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整车厂起步发展的,基本都是围绕整车生产基地,呈现集群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产业的80%左右。围绕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扩规模、调结构、提升附加值”为抓手,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结构竞争优势大幅提升,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
在2020年国际百强榜单中,排在前五位的企业是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加拿大麦格纳和德国采埃孚,有11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分别是潍柴集团、华域汽车、海纳川、均胜电子、宁德时代、中航汽车、广汽零部件、玉柴集团、中策橡胶、中信戴卡、法士特集团。
其中,潍柴集团零部件业务收入总额以2164.67亿位居国际百强榜单第8位,位居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首位。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的规模化能力在增强,入围2020年全球百强榜的中国企业由2019年的8家增加到了11家,排名均有所提升。
——投融资市场繁荣。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4-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融资市场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市场于2015年达到峰值,数量和金额分别为88件和80.05亿元。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为53.64亿元,汽车零部件还有很大空间。
未来零部件企业将更加活跃,通过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零部件产业升级进而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实现汽车零部件从低端制造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发展。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并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了21宗并购类的案例,其中传统汽车相关产品的并购案例有7宗,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品并购案例有14起。
从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并购案例来看,主要涉及核心零部件系统相关产品、轮胎、车身附件等方面。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领域并购来看,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无人驾驶、智能平台等方面。
受到“重整车、轻零件”的政策倾向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期面临技术空心化危局。大量中小规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攀升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波动下滑。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发展带动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外资或合资品牌占比将有所下降;。
同时我国目标在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去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集团,行业内的兼并将会增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随着汽车产销量触及天花板,汽车零部件在新车配套领域发展有限,巨大的售后市场将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点之一。
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在疫情影响下汽车消费市场转冷,但长期向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技术创新,我国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前瞻预测,至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5万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整体来看,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景气度下滑,企业营收整体下降。在“202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20大汽车零部件品牌”中,电装、现代摩比斯、麦格纳排名前三,中国企业中均胜电子入围。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生的并购案例共有22宗,涉及传统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等方面。
受全球车市持续下行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大多数国际主流零部件企业业绩受到冲击,持续了40天的通用汽车罢工事件更是使汽车产业上游供应链雪上加霜。
从下图所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情况可以看出,多数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出现下降。此外作为传统零部件巨头的博世、麦格纳和李尔等公司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3.4%和6.3%。
在零部件企业营收整体下滑的背景下,通过创新提升品牌价值成为各大零部件企业积极推行的发展战略。从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Brand 。
Finance)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20大汽车零部件品牌”排行榜来看,在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具有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技术等相关汽车零部件业务的企业前景向好,品牌影响力逐年上升,这些企业形成的技术力量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19-2020年,电装一直位于“最有价值的汽车零部件品牌榜”首位。电装目前与爱信集团在电动、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进行共同研发,并与丰田联合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从品牌价值地区分布可以看到,榜单中的企业分布在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中国等11个国家,其中美国零部件企业进入该榜单的数量最多,高达6家。中国仅均胜电子1家企业成功入围,反映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弱。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生的并购案例共有22宗。其中,传统汽车零部件并购案例有6宗,主要涉及天线技术、座椅、天窗、金属零部件等方面;。
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并购案例有4宗,主要包含电机、控制系统、新能源驱动系统等方面;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并购案例有11宗,占总数的一半,涉及车联网设备、传感设备、激光雷达、电子软件、半导体、处理器等多个方面。
可以看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内企业目前更多地关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零部件的产品发展和未来趋势,因此重点在该领域通过并购方式,实现企业对未来技术、市场等方向的战略布局。
在已统计的2019年22宗案例中,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高值并购案例达到11宗(超大并购交易),高达半数之多。自2015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超大并购交易案例达到10宗以上,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迈入前所未有的高价值并购活动时代。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以上以新版的非IE浏览器浏览本站以获得最佳体验!